首页 > 探索发现 > >正文

【隆安文艺】一张40年前的合影相片(散文)

来源:隆安电视台2023-05-19 22:17:52


(资料图)

一张40年前的合影相片

文/黄立宁

我保存着一张40多年前和工友合影的相片,这张相片记录了工友之间真情友谊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,被工友们视为珍贵的相片。

1979年,我17岁,年少稚嫩。这一年9月,我和返城的知青及城镇应届初、高中毕业生一样,被县劳动局分配到全县各行业工作。其中,被分配到县氮肥厂工作的有几十人,我是其中之一。工友们到氮肥厂报到后,厂领导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短会,把几十人分别安排到厂行政部、食堂和车间等岗位工作。大约半年后,少数工友因某种原因,调离了氮肥厂。1980年11月,我应征报名参军,体检复检合格、政治考核合格“双合格”后,成为当年该厂唯一被批准参军入伍的青年,也成为离开氮肥厂较早的人员之一。一些同进厂、同在一个车间工作的工友,还有一些常相互联系的工友为我能参军而高兴,工友们说要仪式感。于是决定到农贸市场买菜,自己动手加餐,为我饯行。

席间,有工友提议,我参军的仪式感有加餐外,还要拍照合影留念。我从小就立志当兵,梦想穿上军装、走进军营,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在激情燃烧的岁月,我终于能穿上军装,踏上保卫祖国的征程,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豪。我想合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。然而,当时合影留念并非像今天这么容易、便捷,掏出手机就立马能拍照。那时候合影需要提前做足“功课”。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:既然体现的是参军入伍前的场景,我需要穿上新发的军装,同时要确定合影时间;工厂上班三班倒,确定合影时间后,不在同一车间,同一班上班的工友需要调整班次,才能集合在一起;县国营照相馆拍摄水平较高,必须到县城的国营照相馆合影,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;氮肥厂离县城十来公里,交通工具除了班次有限的客运班车外,就是为数极少的自行车。搭班车需要到距离工厂相当长的一段路程的公路边等候,看见开往县城的班车时招手停车。

我如愿地穿上了没有缀上领章、帽徽的草绿色军装,参加合影的工友也克服了困难和问题,如约而至。在照相馆里,摄影师在柜台处按拍摄相片尺寸论价,开具了票据后,一行走上二楼摄影室。摄影师摆布我们分别坐好后,逐一打开多个聚灯光,就用木质的大相机,使用像X光片的干板来照相。揿动快门前,提示我们注意看镜头,不要眨眼,脸部要保持微笑。只是我在面对镜头的拍照前几秒钟时间里,莫名其妙地心生紧张,导致面部僵硬,未达到理想的微笑效果。摄影师把拍完后每人晒一张相片,数日后,大家才拿到期待已久、价钱不菲的相片。

我参军来到了前身是东野第4纵队10师服役,这是一支有着辉煌战史的部队。在几年的军旅生涯中,我在生活艰苦、训练紧张的部队里。不断磨炼成长。部队的军人气概,也一直鼓舞着我砥砺前行。

光阴荏苒。40年就过去了,我凝视着这张泛黄相片,当年工友想办法克服困难,赶到县国营照相馆合影,生动诠释了工友之间那种人间真情——纯真的友谊;相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。改革开放初期,生活水平在逐步地提高,爱美的女工友把自己装扮一番,穿上体现新时代新潮流的服装,散发出得体大方,充满魅力的风尚。青春女子的脸上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,让青春男儿春心荡漾。从右侧悬挂日历的细节上推断,拍摄时间为1980年11月22日,是我可以写入个人履历的难忘的日子。

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,同框的工友各自打拼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,当年青涩的十八九岁小伙子、小姑娘“一路风雨奔天涯,肩挑日夜失年华。历尽人间心酸事,蓦然回首已白发。”如今工友已经退出工作岗位,在思念工友情深的日子里,我期待着工友的久别重逢,把许多久未联系的工友再度联结在一起,让当年的热血青年们一起述说当年奋斗的青葱年华,让纯真的伟大友谊,伴随我们度过平安快乐的每一天。

愿我和我的工友们晚年健康幸福!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全球热文:乌空军发言人: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目前一切正常